90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调查报告-90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怎么写
大学生网购多吗?平均一月几次,你怎么看?
现在大学生网购确实特别普遍,有调查表数据明,中国1700万在校大学生中,95%以上都是网民,在校大学生中已经有超过1/4 (26.7%)的网民青睐网上购物,购物规模达到430万人。很多大学生每个月网购次数达10次以上。
可以说大学生网购是我们购物方式的变化,但正因为购物的便捷性和产品的丰富多样性等,使得大学生在消费水平、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上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。这些变化也引发了一些问题:
大学生群体比较年轻,虚荣心,自尊心相对其他群体也较高。为了不让别人小看自己,有些大学生往往不顾家庭经济实力,一味地追求高消费,盲目和人攀比,进而陷入了网贷的坑里。新闻时不时报道出大学生因为还不了网贷而***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。
2.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畸形。
本来大学生的消费应该主要是购买生活用品和学习资料类。但实际上,很多大学生往往节衣缩食,压缩生活用品开支,把省下的生活费用用于人际交往、恋爱、休闲***等方面的消费,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。
3.大学生消费中奢侈浪费现象严重。
当今的大学生基本都是 90、00后的,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,不明白父母挣钱的不容易。 消费中自我意识比较重,只在于自身感受,奢侈浪费现象非常严重。
4.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较多。
大学生购买的很多物品不是必须的,往往是外部环境的***引起的,比如商家的广告或者促销员的推荐等。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,往往凭感觉,喜欢了就买,不看价格,也不管有用没用,只要觉得什么东西好买就是,消费缺乏理性。有些女生包包都有十多个,还在不停的买买买……
大学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消费行为,原因是多方面的,可以说既有家庭教育、社会大环境的原因,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。因此需要多方面同步着手去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:
在学校教育中开展消费教育。
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,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,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,让学生明白艰苦奋斗是我国优良的传统。
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后一下子能支配不少金钱,无法合理有节制的消费,经常陷入月初是大款,月末是乞丐的状况。要引导学生合理支配钱财,提高理财能力。
父母要灌输给孩子切合实际的消费理念。
学生消费主要来源于父母,父母在家庭中,要给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,不能不考虑家庭经济能力,不考虑价格,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。这种行为只会助长孩子奢侈浪费的消费习惯。家长一定要从小引导孩子合理消费,等孩子大了再去灌输,效果往往不好。
大学生自身要有意识转变消费行为
如果大一刚入学,才有机会自由安排金钱,可能出现不理智消费行为倒是情有可原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,我们要学会反省自己的消费行为,做好消费规划,开源节流。切不可入了网贷这个大坑。
总体上来看,大学生网购消费非理性,需要学校、家庭和社会的引导。这就是我对大学生网购的看法,希望能帮助到你。
大学生网购情况,因人而异。像我儿子这样不在乎穿戴,为了显得生活费花得少,让我帮他充话费、买日用品的,一个月网购不了几次。但也有一些大学生非常喜欢买、买、买,取快递的路上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。
大学生们都网购些什么?
大学生们网购的东西,真的是无所不有:书啊,本啊,笔啊,洗漱用品啊,化妆品啊,衣服啊,鞋袜啊,球拍啊,各类球啊等等等等。凡是生活所需,没有不能从网上解决的。大到自行车,小到指甲刀;贵到笔记本电脑,贱到一盒订书钉。足不出校,全部到手。
大学生为什么喜欢网购?
1.学校超市的东西品种太少,价格太贵
很多大学的超市,都是校外人员开办的。东西品种不多,但价钱很贵。为了有限的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,就到网上买价格更合理的物品。
2.学校位于郊区,进市里一趟太费时
其实市里一些连锁店,东西比网上的价格并不贵,但很多大学位于郊区,进一趟城坐了公交换地铁,来回一趟太费时。如果不是为了出去散散心,单为了买东西,真的没必要跑那么远。网上手指一点,东西直接送到校内,下了课顺便取回来,什么都不耽误。
3.网上商城,一日看尽长安花
网上逛街,你想看什么,点击输入,然后搜索,琳琅满目的商品刷刷地涌过来。不必担心路不熟,不必担心夜里黑,也不必担心别人嫌你穷。想看什么尽情看,想了解什么就咨询客服,服务态度杠杠地好!人们常称网上逛街,一日看尽长安花,真的是高效方便。
大学生网购需注意什么?
1.精心选择,货比三家
大学生网购开始没经验,也不太了解物品的质量、价格,常常看到东西就下单。须知,网店和实体店是一样的,也要用心比对,精心选择,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。
2.存好标识,退货无忧
有的学生性子急,拿到东西还没看准、试好,就把标识拽下来扔了。等到发现鞋子不合脚,衣服型号不适合,想退货,就会遇到麻烦。所以,在网购的东西确认没问题前,一定要保存好相关标识,以免给自己和商家带来不便。
3.理性网购,不做剁手党
有的学生看到东西好,就想下手,控制不住自己购买的欲望,其实他还有不少类似存货,根本就不必须买。这样的情况,女同学比较多,除了花费大量金钱,还会占用很多空间,有的东西有保质期,如果不及时处理,还可能坏掉。所以,大家网购时要多一点理性,不做剁手党。
4.禁止追风,借贷过重
有的学生不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,盲目追求名牌,以致借贷过多,陷入恶性循环,最终还不起,导致悲剧发生。大学生没有收入,购物要量力而行。切忌爱慕虚荣,打肿脸充胖子,甚至掉进网贷的陷阱,难以自拔。
总之,网购也是一把双刃剑,大学生们在网上买、买、买,方便生活的同时,一定要理性对待,切忌因此酿出悲剧来。
普通家庭年消费,大概要多少钱?
最近两会期间,总理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提到,我国有6亿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,这个话题在网上引起了广泛讨论,既然这么多人收入水平并不算高,对于普通家庭来说,每年消费大约多少钱呢?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。
首先看一下官方公布的数据,2020年4月17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,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61元,人均每月为2920元。
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,691元,人均每月为38***元,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41元,人均每月为1547元。
由于我国农村[_a***_]占比大约为65%左右,也就是说有9亿农民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547元,所以总理说有6亿人,每月收入为1000元左右,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数字。
我国老百姓的收入状况就是这样的,那么老百姓的家庭消费情况又如何呢?
2020年一季度,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082元,人均每月消费1694元。
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6478元,每月人均消费支出为2159元,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34元,每月人均消费支出为1111元。
作为一个普通家庭来说,如果按照三口人计算,城市每月大概消费6500元左右,农村每月大概消费3300元左右,这就是中国老百姓家庭正常消费情况。
老百姓的日常消费中,食品和烟酒的支出是最大的,占比达到33.6%,其次是居住消费支出,占比达到24.4%,另外交通通信支出占比为12%,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为8%,穿着支出占比为7%,教育文化***占比为7%。
总之,从目前情况看,对我国普通家庭来说,每年消费支出还是蛮大的,以三口之家为例,每年平均支出为6万元左右,其中城镇居民每年消费支出为7.8万元,农村居民每年消费支出为4万元左右,你能达到这种水平吗?
普通家庭的年消费并不是什么秘密?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,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,农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。平均消费钱数会比中位数略高一些,一般会高出60%左右的人群。
具体的消费分类,按照国家统计局口径主要包括食品烟酒消费、衣着消费、居住消费、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、交通通讯消费、教育文化***消费、医疗保健消费知识、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。
也就是说一个三口之家,平均消费水平是6.45万元,城市8.4万元,农村4万元。相对而言,国家的平均数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不具备参考性。
比如城镇家庭每年8.4万元的支出,这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非常高的支出了,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感觉?
人们没有记账的习惯。绝大多数人不会对日常的鸡毛蒜皮的消费进行记账,人们有印象的可能,只有一些大笔的开支。像琐碎的开支,比如打个车、买点菜、网购物品、日常交纳水电煤气费,很少人能够记得清。
如果说我们生活的每一笔消费都记下来的话,而不是被遗忘,积累的数字真的让人很吃惊。今年我尝试了大约6个多月的随手记,没有记账的月份也凭借大体记忆估算了一下,不知不觉我们家庭开支已经达到了9.6万元,正常月份每月都能支出4000~6000元。
日常物业、水电、暖气费,平均起来每月也就三四百元的样子。日常的衣食住行,是最难统计的。比如说家里出去吃个饭,动辄就是几百上千元,周末出去玩耍一下一下子又是几百元出去了。另外,还有手机更新换代可和日常的电话费,既然一年也能花了1万多元。一些细节性的东西真是不积累不知道,一积累吓一跳。
实际上,数字上很多东西都是被平均了,比如说老人和孩子、男人和女人……对于老人来说,可能日常消费并没有这样的高额支出,但是关于日常的医疗保健,甚至人情往来开支,都是大头。逢年过节给孩子动辄包个上千元的红包,这对很多老人来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,但是这样的支出压力实际上也不小的。
另外,一些大型项目的开支需要均摊到好多年中。我们现在购房最起码一两百万的支出,这一笔支出很多家庭光首付就要攒好久。在统计居住支出的时候,我们买房的成本并不会一下子记入,而是要按照成本分摊的原则,逐年逐笔记录。一套房子可以计70年,但相对而言目前一年十几万亿的购房支出都被平均了很多。除了房子以外,像车辆购买实际上也是不属于居民基本生活消费。
所以说,我们的消费水平要根据家庭情况、所处区域、风俗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的,没有可比性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pele.com/post/4212.html发布于 07-25